期貨讓人難以捉摸的地方就在于:不確定性。破解期貨交易的密碼就在于: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相對的穩定性。
如果按照性格或者說按人們對不確定性的態度來劃分,在期貨市場上有三種人:
第一種人:害怕波動和不確定性,他們喜歡平穩的行情走勢,認為波動和不確定性會帶來傷害。
這種人是最脆弱,因為他們害怕的東西正是期貨世界的真實常態——經常出現的波動和不確定性;而他們喜歡的穩定性的東西卻永遠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因為平穩的行情走勢不是由他們說了算的。所以,能不受傷嗎?
那么期貨交易一旦受傷,會出現什么狀況呢?
怕賠錢,一旦開倉,內心就異常緊張,一旦行情有一點不利,不給波動留下半點余地,立馬止損。這種止損往往都是波動區間內的無效的盲目止損,止損之后行情往往就會向原方向繼續,于是心中無名火起繼續追擊。
可惜的是,行情的特點是波動多、趨勢少,追擊往往追擊在波動區間的頂底附近,也就是進場的最不利的位置,忍受不了波動,一會還得在波動中止損。
因為不死心,于是會在追擊中止損,從而搶到頂底附近的位置,這是把賠錢的效率最大化了。
波動幅度雖說不大,但幾次錯在頂底附近,損失相當慘重,即使吃到大趨勢也不一定能彌補。因為不會止損,設立的止損,既不能過濾波動,也不能防范風險,就認為止損是沒用的,于是陷入另一個極端:死扛。錯了不認輸,死扛到底。股票可以套上十年八年,但期貨只要重倉,一次趨勢行情就足以爆倉。因為怕賠錢,如果死扛由虧損變成了盈利,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獲利了結,落袋為安。
即使想多等一會,但因為怕賠錢和落袋而安的理念,趨勢的運行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回撤是家常便飯,這種驚弓之鳥的心態是經受不起回撤的威脅的,慌忙止盈往往止盈在最不利的位置上,讓獲得的利潤最小化。這一常見的理念下,虧損是往最大化的方向努力,盈利是往最小化的方向努力。這種操作模式重復下去,無論操作多久,都是一個“賠”字。而且任何技術和理論都會被用來指導最大效率的賠錢。
第二種人:既不害怕也不歡迎不確定性,他們覺得波動并不會對自己的交易帶來任何影響。
最為可憐的是第一種人,與第一種人相比:第二種人是堅韌的,因為波動和不確定性沒給他們的交易帶來任何變化。
第三種人:歡迎波動和不確定性,他們認為波動才能讓自己在期貨上賺錢。
這種人是“反脆弱”的,因為最終他們能從波動和不確定性中獲益。
現在就以期貨交易出現虧損感到創傷為例,看看這三種人的不同之處。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創傷過后可能會產生兩種結果:一是患上創傷后精神緊張,是指人們在遭遇重大創傷之后產生的一種精神疾病,具體表現有焦慮、易怒、過度警覺、抑郁等等,嚴重者還可能自殺,股市跳樓期市跳樓的人比比皆是,就屬于這一類。另一種是,恢復到創傷出現前的狀態,也就是不再受創傷的困擾和影響,徹底恢復到創傷發生前的正常狀態。
但事實上,除了以上兩種結果外,還存在著第三種可能,即“創傷后成長”。
而那些在創傷之后,獲得“創傷后成長”的人就是這里所說的第三種人,那些經歷爆倉傾家蕩產,最終在期市有所成就的大佬,就屬于這一類人。 ——從波動和不確定性中獲得成長的人,因此具有“反脆弱”性。?
以上就是期貨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對市場不確定性有不同反應的三種人,以及他們收到創傷后的不同反應,總體來說,還是需要堅強一些,爭取能達到第三種人的狀態為好,具備反脆弱性才能在期貨中長存。更多期貨學習知識可在下方免費領取公開課。

抖音關注"海龜交易",學習更多交易干貨